6月26日,遂宁市裕丰街小学举办“童心向党筑绿中国”系列活动之“本草护水·水鸟共生”生态实践活动。该校四年级学生在市林业局、水利局、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本草文化研究院联合指导下,通过实践探索涪江支流生态保护,践行新时代青少年生态文明使命。
本草水鸟知识问答深化生态认知
活动以水鸟与本草植物关系问答开场。本草研究院梁老师举起吸附蓝色污染颗粒的芦苇根系模型,“白鹭为什么选择芦苇丛栖息?”学生李晓明轻触根须应答:“芦苇像天然滤网,净化水质让小鱼更健康。”指尖捻落的蓝粒坠入清水瓶,浊液渐次澄澈。
随后,课件投影突现商务区玻璃幕墙鸟撞监控影像——白鹭俯冲撞向镜面高楼,梁老师展开数据图:“全球每年20亿起鸟撞,相当于每秒6只!”玻璃碎片标本在学生手中传递,棱角折射刺目光斑。孩子们蜂拥至窗边实测解决方案:前排女生按10厘米间距粘贴猛禽贴纸,后排男生高举磨砂玻璃板呼喊:“这样消除倒影,鸟儿就能看清真实天空!”
5000余根回收冰棍棒搭建实用鸟巢
学生分组操作全市回收的5000余根彩色冰棍棒,在市林业局及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指导下,严格遵循科学标准:冰棍棒间隙控制在0.8厘米防蛇入侵,巢顶采用15度倾斜设计防雨水倒灌。在各色冰棍棒制成的16类鸟巢中,第八组仿翠鸟巢穴因结构精准获评最佳设计。所有成品将于七月投放琼江湿地。
书法创作与三江汇流实景模拟
两名学生现场书写河流名:分别以隶书写“琼江”“梓江”,以及楷书写“郪江”“涪江”“联盟河”。书写完成后,四组学生分别手举书法作品模拟河流:第一组将泥沙水倒入“琼江”模型,经芦苇丛过滤;第二组向“联盟河”注入含塑料颗粒的污水,由菖蒲吸附杂质;第三组引清水入“郪江”滋养水生植物;第四组“梓江”接收三股水流汇入“涪江”主河道,展示水体净化过程……
“生态兴则文明兴,生态衰则文明衰”的千年箴言,在涪江畔化为行动力。本次“童心向党筑绿中国”青少年生态教育活动创新“本草+实践”模式——孩子们在本草护鸟的实践中读懂“万物并育”的东方智慧,在冰棍筑巢的协作里践行绿色担当,让今日童心中萌发的绿芽,成长为美丽中国的森森栋梁。
拓展阅读
点分享
点收藏
点在看
点点赞